来到阿德莱德之前,她已在中国拥有一份高薪职业。虽然为了家庭她抛弃了这一切,但她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开创了一片崭新的天地。Cathy Zhou在阿德莱德的励志奋斗史将对你学习英语以及留在澳大利亚生活有不少启发。
Cathy Zhou现任A&A澳洲留学移民公司的运营总监,此前她曾任职Eynesbury的Director, Marketing & Admissions. 此外,Cathy还先后在南澳大学及SAIBT任职marketing讲师。然而十几年前刚到澳洲的她,却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那她是如何一步步从南澳大学毕业并在澳洲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留学故事吧!
1. 请做一下自我介绍
答:我叫周琪。我是98年2月1日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来的,到现在已经18年了,算是老移民了吧!当时是陪读来的。因为我在中国的大学学的是日语和中医,所以到阿德莱德来先读了两年的语言,相当于从头开始学英语。我先参加了阿德莱德一个专门开给新移民的高中10&11 年级课程,然后转去Eynesbury College及CULUSA攻读专业英语课程,之后通过考试进入南澳大学(UniSA)攻读MBA学位。走到今天大家觉得我比较成功了,有家庭,有个漂亮的孩子,作为第一代移民,先后在南澳大学及Navitas教育集团工作,打拼多年后开始自己创业。这或许是中国人比较认可的成功模型吧。但是我想说读MBA可能是个美丽的错误。如果当时像现在一样有一个有经验的,对国际学生比较了解的老师给我做一个学习方案,我或许走上另外一条路。因为在那个年代自费留学生很少,基本都是拿着国家奖学金来读博士,做研究的学生。也没有中介,大学国际部的人也不负责给你说课程。也没有人关心你能读什么课程,没有人给你去做学习方案,告诉你念什么专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因为当时大家都去读MBA, 所以我也去读了,非常茫然的那种留学生。
2. 当时为什么会选择来澳洲呢?又为什么选择来阿德莱德呢?
答:当时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先生当时获得政府的奖学金来澳洲读博士,所以我是以陪读的身份来的。其实当时压力挺大的,因为当时没有移民政策,读完书是不能留下来的。我现在给孩子做学习方案的时候通常会跟他们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来澳洲都是有沉淀资本的,也就是说你在中国已经有家庭了,然后你抛弃了所有的东西,到头来却留不下来,还要回去。风险很大的那种状态。对我来说,假设当时我陪读时不读书,导致这段时间空白,回国后是没有办法找工作的,所以说必须得读书。我来之前在中国的外企工作,当时的年薪已经有将近4万澳币一年。而我来的时候快30岁了,抛弃了所有的东西从头开始,其实挺有压力的。假设你失败了,假设你不能读书,假设你英文读不下去,那么回去就只能做一个家庭妇女了。
我当时是在上海的一家中美合资药厂做医药销售。这也是来了澳洲之后没有学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已经走了商业这条路,所以我就想着不用再去考医生啦,就走商业发展的这条路。但是老实说,假设现在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当时有人能给我做一个专业学习方案咨询,能够根据我的背景条件来分析,我自己现在想来当时应该去申请减免学分读一个跟医学相关的专业,例如:bachelor of medication radiation这样的专业也许会更合适我。
3. 你刚来阿德莱德时,这边是什么情况呢?
答: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到的那天是个星期日,当天42度高温。,从飞机上往下看,一片荒凉,因为是夏天,草都是黄的,周末所有的商店都关门。我在悉尼转机的时候行李丢了,因为语言不通,也不知道行李去哪里了。总之感觉特别不好,觉得特别凄凉。阿德莱德没有现在这么繁华,也没有中国人。前半年我每天就在家哭。之后觉得不能这么过啊,所以到了7月学校开学,我就去了seberton senior college,当时我特别lucky,seberton senior college有一个叫做“newarrival”高中10&11年级课程。当时是开给索马里难民的。一年只收100多块钱澳币,因为难民人数不够,学校开始招收留学生陪读家属。所以我就有幸在阿德莱德读了SACE就是南澳的政府高中10年级及11年级的部分课程。后来我去SAIBT及Eynesbury,就是现在的Navitas South Australia 的两间分校找工作的时候,Mr Maloclm Raedel (Navitas, GM of UPT programs)觉得我的背景特别好,因为我在阿德莱德又读过高中,又读了语言学校,然后又是南澳大学(UniSA)毕业的,他觉得我有firsthand knowledge,所以他当时就offer了我一个工作,在SAIBT/CELUSA做市场经理,负责中国市场的招生。
我在读完years 11之后,去南澳大学(UniSA)读MBA之前是在Eynesbury及CELUSA读专业英文课程的。当时我很想早点过语言考试,所以我就拒绝跟所有的中国人来往,只跟老外在一起,我觉得这样才能提高英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到达澳洲2年半后通过英文考试,在2000年7月进入南澳大学(UniSA)攻读MBA。
4. 除了尽量跟老外去接触之外,你是怎么把英语提高的呢?
答:当时刚来的时候,我一句英文都不会。语言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说,要听广播。我记得我那个语言老师特别好,他说不要看电视,看电视会被场景所吸引,要听广播,所以我当时就买了一个带收音机装置的闹铃,早晨开定时,它就会放早新闻,ABC News。我当时就每天带着耳机听新闻,因为那段时间一直听耳机,所以导致我现在还有些耳鸣。这个真的特别有用,当时老师在上面讲课,我虽然不完全能听懂他在讲什么,但我可以一字不漏地把老师讲的记下来。那时候找工作,我很早就开始打电话,很多留学生很怕打电话,但是我很会打电话,就是因为我很会听音,这也是自己刻意去锻炼的。所以在整个英文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听力是最好的。我现在给学生做辅导的时候,我就跟学生说,学语言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每一步走过来都是泪啊。
5. 从英语零基础到现在英语这么好,除了听力方面听广播之外,你还有其他的秘诀吗?
答:我觉得要自信,要能大胆的去表现自己。我当时也比较lucky,当时没有中国人,不过有华人、东南亚的那些学生,所以我当时是学校里第一个自费的中国大陆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觉得既然我交了学费,就必须把它赚回来,所以我没事就缠着老师。比如说,当时要考写作,我就每天写一篇日记,250字,写完之后让老师帮忙改。我一直坚持做这件事。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没事你就在老师面前show up一下,虽然你可能英文不好,但是如果你一直在老师面前show,让老师觉得你很用功,最后成绩在可过可不过的时候,老师还是会放你一马的。这就是感情分,在我学习的整个过程,我都执行了这种政策,所以后来我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我就在UniSA拿到了第一份工作,其实这也是感情分show来的。大家都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我特别用功,好学勤奋,所以在2002年头我快毕业的时候,我跟老师说我马上要找工作了,他们就说他们要招一个helper,帮助国际学生,让我去试试。当时20小时一个星期,我就是从这份临时工开始做的。然后到了7月份,我的mentor说School of marketing要找人帮忙写一个Instruction,就是教科书的教学大纲。然后,我就自己厚着脸皮,自我推荐就去找校长啦。自己给自己一顿夸,校长是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爷爷听我说了半个小时,然后说我考虑offer你一个工作。你来做tutor(助教)吧。这个工作是一个星期10个小时,教大一学生的一门marketing的公共课,。当时面试时他们问我:你觉得你有语言障碍吗?我特别自信地说:绝对没有。他们说:你可以stand up in front of all the students, talking in English吗?我说没问题。其实后背发凉(笑)。我当时就表现得特别自信。正好他们有一个申请奖学金的机会,我就申请了那个PhD。然后开始做那个tutor,那是2002的7月的事情。
6. 你当时没有在这边教书的经历,他们也没有考虑到你之前marketing的经验,那你觉得你是哪一点吸引了他们呢?
答:他们当时正在招人,然后他们觉得我特别自信,再有就是我当时申请那个PhD,他们也想看一下我有没有能力来做。后来我签完合同之后,我就去跟校长head of school说了,我觉得我有language barrier,他就笑了,说你当时面试的时候可没说。我就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当时工资是一个小时70多块钱。我记得我还请了personal tutor。我当时请他每个星期来辅导两个小时,也就是说我的工资拿了以后还不够支付这个tutor,但是真的挺有效的。后来我讲课,我可以在任何场合做演讲,而且是那种上台讲课特别high的那种。我讲课都不看稿子啊,一定是背出来的,一看稿子就错。因为那个tutor都要求我背给他听。所以,这么多年我也养成习惯,都是脱稿讲课。以前有学生说我上课很拽,什么都能记得(我当这是在表扬我啊!)还有啊,我有个缺陷啦,就是spelling很差,应为到澳洲来学英文啦,老师说先学会说,不要求背单词。然后,就有后遗症啦,经常会拼错单词。为了避免不会拼单词上课被挂在讲台上,当时我就尽可能准备PPT,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写下来,打印好发给学生。所以那个学期上完之后,那些学生把我评为最好的tutor,因为我给他们准备的东西都是最充分的,给他们所有东西都打印出来。
后来他们安排我去Saibt和Eynesbury教Diploma的课程。因为是同样的课程,我就做lecturer(讲师),这其实是一个飞跃,因为从tutor到lecturer,一个是辅导课程,一个是讲课,这本身就是一个飞跃。就是同年的10月份,我就开始在Saibt教书。因为是UniSA推荐过去的,先去面试,他们当时也问了同样的问题:你觉得你有问题吗?我说:我不觉得有问题,我在UniSA教的挺好的。但其实还是有问题的。(笑)老外这一点比较好,他们比较encourage你去做新的事情。我觉得这个飞跃也是别人的信任带给你的。这应该是澳洲的一种文化。因为在SAIBT教书,就认识了校长Malcolm Raedel先生。因为当时特别想去做真正的marketing的工作,我就又一次毛遂自荐啦,把自己一顿夸啦,Malcolm就offer了我一份工作在SAIBT的国际招生部做招生经理管理中国市场。我于是辞掉了大学的工作,在2003年11月8日正式转到Saibt去做Marketing Manager,这是我的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次转折吧。从此开始了长达12年的国际教育招生的职业生涯。
7. 我想问下Cathy你在当tutor之前,你读的全都是语言课程吗?因为自己自信,各方面表现好,就让你去教marketing ,当tutor吗?当时UniSA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呢?
答:不都是语言课程啦。我一共读了2年的语言,然后读了2年的MBA。所以来澳洲之后一共读了4年书。回过头来再讲语言的问题。我觉得其实大家都听不懂,老外也听不懂。所以我一再跟学生说,大家都要有自信,当你听不懂时,你要想人家也听不懂。当时南澳大学(UniSA)的课堂是弧形的,老师在前面讲课,通常是Local学生坐一边,国际学生坐一边。有一天,我记得那个老师叫Bob,他上课讲Management时讲了一个很Local的笑话,我听到Local那边的学生先开始笑,大概30秒之后国际学生也开始笑了,我当时其实挺纳闷的,就是没听懂嘛~我就问旁边文莱的一个女孩子(她会说中文,母语是英文):他们刚笑啥?然后她很鄙视地看了我一眼:没听懂。大家都没听懂,只是因为别人笑了,他们是去陪笑的。所以从此往后,我就不在怀疑自己了,我开始变得很自信。这个听不懂到听懂的过程,一直持续到我去UniSA教书以后,也就是两年以后的事情了。有时候为了在老板面前表现一下,我就陪老板去上课。有一天我坐在底下突然觉得怎么今天老板上的课我句句都能听懂啊?这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本书你在教的过程中已经把它读透了,你已经知道背景了;第二,你的语言确实提高了。现在我去开家长会或者跟同学讲课的时候,就跟他们说过,你之所以听不懂,有的时候不是语言的问题,是因为你对背景不了解。我给家长也举过例子,咱们都没有语言障碍,都是中国人,我现在让杨振宁给你们上一堂物理课,你们照样听不懂,也就是说不是单纯的语言方面的问题,是背景的问题。所以当你克服心理障碍之后,其实你很容易飞跃到下一个阶段。
8. 中国的课程都是听老师讲,澳洲的课程有小组讨论等,那MBA有特别的上课方式吗?
答:MBA基本上都是小组作业,presentation(现场演示),group study(小组学习),computer模拟做case(案例)。当然,最后还是要考试的。这也是学习技巧的问题,当时国际学生和local学生一起,我基本上都是跟local学生一起的,我觉得我当时特别lucky,我们组里有一个是Hays的human resource manager,还有一个是Samsung的marketing director。他们两个人都很有经验,还有一个是一家很大的会计行的老板,还有就是文莱的Amy,我们基本上都是5个人一个组。我是比较勤奋的,跟他们一起做作业特别有长进。我觉得老外其实挺宽容的,当然你用功了,他才会宽容你。跟这些同学在一起,我觉得我还是学了很多东西,还有就是现在很多同学都问,我要了解当地文化,我是不是就是要跟老外去喝酒。我想说那种culture其实不是你今天去跟老外喝杯酒就知道的,这其实是长期的一个过程。
9. 有些学生可能天生就难以跟老外交朋友或者他觉得自己很难融入到这个环境中,你有什么建议吗?
答:其实我觉得关键是你要勤奋。如果你愿意多做一点事情,一定会有朋友的。你不能觉得group作业5个人,我凭什么要多做?别人不是傻瓜,你多做了别人会看在眼里。所以一贯以来,我都是多做工作。在读书的时候,基本所有的小组作业我都会表示我愿意写第一稿。大家都知道第一稿是很费时间和经历的。看起来你每次都多做事情了,可是,正是因为我原意吃亏,多做事,老外的同学才愿意带着我玩啦(笑)。我们后来都做了好朋友。他们也时常跟我开玩笑,说我写很多东西都是错的,他们看不懂我写的英文(囧)。但是正是这些朋友,我后来去找工作,简历是这个HR的经理帮忙看的,还帮我做了面试指导。后来去了SAIBT工作。学校以前没有Local international这个市场,我是自进了公司之后一直附带做的,是自觉自愿去帮老板做的,做了那么多年,我积累了很多人脉、学校资源、学生资源。今天我来做中介。开咨询公司,很多以前的学生来找我,这是那么多年的积累来的。所以做人不能只看眼前,要看后面。
10. A&A是一个怎样的公司呢?
A&A是中国三大中介之一,拥有所有八大、几乎澳洲所有大学,所有政府高中,Navitas,Study Group及80%以上的澳洲independent schools的一级代理,A&A的老板Emmie Hur女士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女人,她当时创建A&A的时候是从高中生起家的,所以传统上来说,我们是一个非常focushigh school的agent。Emmie非常注重公司的品牌发展,永远都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幸跟Emmie合作,从留学生,到大学老师,到上市教育集团的市场招生总监,再华丽转身来到留学市场的前沿阵地。当我今天来给每一个学生做学习方案,选择学校,当每一个学生开心的拿到他们心仪的大学录取。我很开心我可以做这样一份工作,我在帮助学生开启他们的明天。
11. 对于那些在国内有一定的经验的人,他们想要过来读书,需要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应该做一个学习计划,不是别人读会计,你也一定要读。你觉得也一定能读。就是当年如果有人来跟我谈这些东西,我可能不会选走商业这条路。如果你给学生多一个选择,可能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还有就是两个字:“勤奋”。不管是学习还是找工作都是一样的。我经常跟办公室的员工说,我从开始在SAIBT 工作就是24/7 on call。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我够勤奋,所以我的老板就会给我机会。我花了7年的时间从一个经理走到上市教育集团市场总监的职位。我不要求员工跟我一样。但是如果你想成功,这是参照指标。老板不是傻瓜,你们怎么做,做了什么,老板都看在眼睛里。只是老板要不要说出来。现在的很多孩子不踏实,特别浮躁,来应聘工作不是问公司能提供什么样的发展平台,自己能学到什么,而是马上就问:我什么时候能做经理啊,什么时候能做senior(高级别雇员)?现在一边是留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一边是公司收来一堆简历却很难找到拿老板生意当自己生意来做的人。
12. 那您能不能总结一下,怎样让留学生像您一样,通过艰苦的打拼,在澳洲扎根?您有什么tips吗?
第一,语言真的很重要,如果我英文更好的话,还有很多更好的机会。语言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缺陷。第二,要勤奋,勤奋可以弥补语言的缺陷。第三,就是要心存感激。心态好,运气自然会跟着好。这一代的中国学生总体三观有点扭曲,总觉得别人欠你了什么。不想付出。我走到今天,我对过去每一任老板都很感激。我真的很感激当时每一个给我机会的人,如果没有当时在UniSA的机会,就不可能去Saibt & Eynesbury,没有Malcolm和Peter Millen校长的信任和宽容,没有他们给予的机会,就不会有我的成长和成熟。今天在A&A,我对现在的老板也很感激,因为如果她不给你这个平台,你不会坐在这里,你勤奋也好,lucky也好,没有这个平台,没有机会去展示。所以我觉得要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认可的,所以在任何一个状态,如果你更勤奋,更懂得感激,还是会有机会的。
13. 您在面试的时候,要看哪些点呢?
新毕业的学生,其实老板并不需要你有多聪明,有多么creative,老板需要你听话,执行力强,比如我告诉你需要去做5件事情,你做完了之后可以回来跟我说,老板,其实第5条可以做成5.5,因为什么原因。我不需要你来告诉我说要做5件事情,太难了,我能不能先做1、2、3。或者现在4:50,不好意思,我要下班了,剩下的两条明天做……如果你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你也不会喜欢这样的员工。今天一批招来10个员工,所有的员工进来都是fresh degree,老板会跟员工说一样的话,三年以后,如果你ready,我可以offer你做partner(合伙人),你可以从salary partner开始做,做到share partner,甚至你可以进一步做小老板,可能最后只有一两个做到了partner,很多人都是三年跳一个公司,最后哪也没做成。
14. 那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做marketing,或者怎样把marketing做好呢?
我在给学生做咨询的时候,我通常会跟他们开玩笑:学商科,你是要跟人打交道的,比如international business,marketing……学这些课程,要具备基本的素质,会吃,会玩,会生活,如果你不具备这三样素质的话,你很难在这个行业里往前走,往深走。因为你不会吃,就说明不懂得享受生活;不会玩,就没有creative thinking;如果你不会生活,就说明你层次不够高。当你跟客户交流的时候,尤其是亚洲的客户,只有5%的时间是真正交流business,95%交流的都是生活。客户如果觉得你没有品味,这个生意有可能就黄了。所以你不会吃、不会玩、不会生活,就不具备做这个工作的素质。
另外有一条我觉得可以跟留学生说的,就是他们很多人都觉得到澳洲来留学是在中国读不下去了,才出国。在澳洲读书很简单。其实在澳洲读书并不简单。澳洲人也补课,补课不分国界,补课不分人群,所谓的快乐教育,那是忽悠鬼的,教育都是残酷的。只不过在澳洲的学生生活比较丰富多彩罢了。比如我女儿现在8岁半,她其实除了每天学校正常上课之外,课外的日程很忙,每天早上7点弹钢琴一小时,周一游泳,周二补课(真的补课),周三周四拉大提琴,周四下午唱歌,周五打网球,周六早上中文课。周日我会让她休息一天。这些都已经坚持了4年了。贵在坚持! 我觉得教育是从小开始的,你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教育成什么样的孩子,所以有些家长说我让孩子去学钢琴,学一下就学不下去了,其实学的下去学不下去跟孩子的天份没有关系,是家长坚不坚持。其实很多孩子今天有问题,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
最后补充讲一点,很多学生都选择去大城市读书,我跟学生说,当你的优秀程度在一个层次的时候,要考虑自己是容易从500个人中脱颖而出,还是容易从5000个人中脱颖而出。从留学的角度来说,因为阿德是个小地方,我觉得我自己其实不是那种特别优秀的人,中国的古话说“矮子里拔将军”,到了一个竞争相对少的城市,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去发展。如果我当时去墨尔本,比我优秀的人多的是,可能就没有这个平台了。阿德莱德人少,当时几乎没有中国人,所以我觉得阿德莱德对我来说是个福地。
相关阅读